難忘的一夜

      之前曾跟同事說要住宿青年旅館,她們驚訝的眼神,彷彿提醒我─以我這把年紀,真的要住青年旅館?會不會太老了一點啊!建議我何不多花一點銀兩,最起碼住個二、三星的旅館,都比跟一群「年輕小伙子」共處一室要好,出國旅遊,睡眠最為重要,畢竟「老人家」總是怕吵的嘛!對於這些過來人的忠告,的確讓我有更改住宿地點的念頭,但想了想自助為的就是體驗跟團所沒有的經驗,所以擔心歸擔心,最後還是吃了秤砣鐵了心,大不了就欣然接受這可怕的一晚!

       抱持這樣的心理預期,當夜越來越晚,「室友們」逐漸回籠後,心中的焦慮指數就直線上升,而隨著十位室友的全員到齊,果真熱鬧指數狂飆破錶,寢室頓時充滿著胼肩雜沓的氣味。也許是我們早早就盥洗好,一副準備入睡的姿態,二來是我們是12人裡面「唯二」的東方面孔,所以多數的室友見到了我們,除了彼此禮貌性的微笑問好,說聲哈囉外,就是遞菸問我們抽不抽,若我們不主動與他們交談,他們是不太與我們攀談的。所以對我們來說,整晚幾乎就是一場聽力大考驗。上鋪的我,眼睛雖然看著相機中的相片,狀似在整理照片;下鋪的小生,雖然專注地在打他的電玩,但我倆的耳朵可都是豎得直直的,大家「裝忙」的同時,卻又專注地「偷聽」那群來自「美國」的「大學生們」到底在聊些什麼,我只「聽」到「主修什麼課?」「歐巴馬」......等支離破碎的單字,別說一段話了,連一句都聽不太懂。反正從機場入關的那一刻,就早已接受自己是「英文文盲」的事實了。

      「室友們」聊得起勁,啤酒也是一瓶灌完一瓶,酒酣耳熱之際,後門走廊對面的建築,一樣傳來陣陣載歌載舞的歡樂聲,猜想大街上的另外兩三間青年旅館的吧檯,應該都是越夜越HI、越夜越美麗吧!這才像是啤酒之都─慕尼黑該有的夜晚啊。礙於語言和俗仔的心態,我倆與大家的互動並不多,甚至是最早就寢睡覺的,但對於這特別的一晚,與陌生人同住在超大宿舍的一晚,男男女女共住的一晚,著實讓人難忘。

      自己在半夢半醒中,只記得夜深後,大燈暗了,取而代之的是微亮的床頭燈,雖然後走廊仍有促膝長談的交談聲,但環繞在耳畔的音量卻降低了許多,悶熱的寢室內逐漸有了一些涼意,又不知過了多久,寢室終於回歸夜的寧靜,鼾聲取代了交談聲,而室友們也都各自回到了甜美的夢鄉。

 

六點獨自早起去探險,這是在街道上看到的香菸販賣機

 

清早的慕尼黑,一切正在準備當中,這是街道清潔人員的工具車

 沿著LandwehrstraBe探險,發現路的盡頭是一座雄偉的教堂

聖保羅教堂(St Paul Kirche)位於U4、U5線上(Theresienwiese站),交通方便,後來才發現,離慕尼黑啤酒節的場地已經不遠了

該教堂氣勢恢弘,可惜在旅遊書中並未被提及 

教堂外的耶穌苦像 

德國自助行Day6:達浩集中營(Dachau Concentration Camp)

悲慘世界

       七點半前,路癡的我帶著滿足的心回到了青年旅館,用磁卡打開了房門,所有的人如意料中地仍在酣睡。喚醒了該起床的小生,匆忙盥洗後,我們安靜又迅速地收拾著家當與細軟,悄悄地拎著行囊到了大廳,寄放好行李後便一大早地退了房。內心想著:還來不及與這些來自異國,有男有女的「室友們」道聲再見,就閃電離開前往達浩集中營,這人生中的一期一會,還真是場「有頭無尾」的相遇。而這樣有頭無尾的人生際遇,不正是希特勒下猶太人悲慘的寫照!

      在達浩車站前的cafe shop,享用了簡單的麵包與咖啡套餐,便搭公車前往達浩集中營─這希特勒手中第一座正式的集中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不安氣氛的影響,總覺得平常吃得津津有味的早餐,今天卻出奇的平淡無味,讓人了無食慾。隨著公車駛離車站接近集中營,心情更為沉重,而這樣蕭瑟的氛圍,全都刻在同行遊客們的臉上。

      碎石子路旁充滿生機的翠綠樹林,成功地圍堵了集中營的肅殺之氣,若不是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也許你還以為到了哪一個綠地公園遠足去呢!碎石子路的終點,就是猶太人悲慘人生的起點。左手邊留有頹圮的月台和鐵軌遺跡,人犯及成批的猶太人就由火車載運至此,右手邊則是集中營的大門,鐵門上寫著「工作使你自由」(Arbeit Macht Frei)的大字。進了這門,就表示你將徹底地交出了自己的人生、交出了人性該有的尊嚴。

      曾參加過大專集訓的自己,對一進大門後所看到的硬體設施:成排彼此平行的房舍、偌大的集合場、軍事堡壘與鐵絲網圍牆、參天大樹等,並不感到陌生。但讓人震撼的是建築物內所陳設的史蹟照片及文字說明,這些慘無人道的待遇,才是讓人心揪在一起,眉頭深鎖的主謀。步出了集中營人犯狹窄木床的寢室間,回看兩排直直相對的白楊樹,在藍天暖陽下更顯翠綠耀眼─眼前平和的景緻與76年前同一個空間所發生的一切,真是好不搭調!

  回想起光參觀靜態的圖像就夠讓人震撼了,若再看了11:30所播放的紀錄片,不是更怵目驚心!而對於既不是加害著,又不是被害著的我們來說,都有如此深刻的感受,更遑論是德國人與猶太人本身。這可是德國行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內心有種反彈的力道,催促著我們匆匆結束這悲慘世界的參觀行。至於離開後才發現我們竟然沒有找到毒氣室與焚化場在哪裡,特別的是內心並沒有懊悔反倒有些慶幸,畢竟還是沒有準備好親眼目睹這慘絕人寰的屠殺畫面!

 

今天使用的是€11.8的慕尼黑團體一日票XXL,可以乘坐市區兩區(含達浩)所有交通工具,包括S-Bahn、U-Bahn、公車及路面電車

達浩是1933年納粹建立的第一個正式集中營,12年來共關過政治犯、猶太人、同性戀、社會邊緣人等共計20萬人,其中45000人死於其中

搭乘8:49分的S2到達浩(Dachau),再轉Bus726到KZ-Gedenkstatte(往Saubachsiedlung方向)

公車站牌就在火車站的正前方,除了看公車號碼726號外,也可以找尋顯眼的紅色標誌

月台與鐵軌的遺跡─猶太人慘無人道的命運就由下月台開始

遠看達浩集中營的大門

集中營的角落都有瞭望塔,納粹正監視著裡面的一舉一動

一長排的建築,就是當時的關政治犯的囚房

目前囚房整建為集中營的展覽館

當年每扇窗,每間囚房,都有辛酸血淚的故事

有師生正在遠處角落進行討論

牆角的小黃花看盡了人間煉獄的一切

每間囚房裡保存有很多重要的文字及照片說明

 

這些惡人,會被歷史永遠記住

這些納粹將領的所作所為,在歷史上真是罄竹難書

囚房內珍藏著部分政治犯的記錄、日記、心情獨白等

 

微弱的光源,渺茫的生存希望 

天窗灑下溫暖的陽光,卻趕不走濃濃的哀戚感

 

囚房的祈禱室 

吃喝拉撒睡都在小小的囚房內 

 

從展示的圖片及文字,多媒體,可以對集中營有更多的了解

可惡的納粹正在進行人體實驗,很多無辜的人因此白白冤死,想當年,日本人也曾如此對待我們

透過圖像與文字,歷史上錯誤的教訓應當深深烙在我們心中

這是達浩集中營重要的紀念圖騰

大樹中央碎石子路的盡頭,有紀念館、殘酷的毒氣室及焚化爐,當年慘遭大屠殺的猶太人,多達600萬人

離開了史料展示館,我們往集中營的廣場及營舍走去

人在集中營,顯得好渺小

大廣場上,想必是每天點名必到之地

目前僅保留了一排兩棟集中營舍

可以想像以前都是整排整排營舍的畫面

當天一大早,很多的學生團體,參觀完後就在樹蔭下進行討論與教學

德國人坦然地面對過往歷史的錯誤,並引以為鑑,我們呢?又是用什麼心態看待228?

眼前是唯一被保留下來的營舍

進入營舍之前,心情依然沉重

這就是集中營營犯的棲身之所

空間狹小真難想像

沉重的氣氛促使我們離開了集中營

前往公車站的途中,經過達浩遊客服務中心,內有販賣很多參考及介紹書籍

狀似監牢造型的遊客中心彷彿也禁錮了參觀的我們

步出達浩集中營大門,朝不遠處的公車站走去,陰鬱的心情需要暖陽的關照

公車上先進的報站系統,把該班車之後的停車站交待得很清楚

 

 

達浩火車站與麥當勞「共構」

 

 

車站月台地下道關於達浩鎮的景點介紹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是聖嚴法師的名言,也是在工作、教學與生活中,常常自我提醒的座右銘。

      在達浩集中營,我深刻地感受到德國人的胸襟與氣度。面對希特勒時期屠殺猶太人的歷史錯誤,能「笨到」毫不辯解地坦然面對過去的錯誤,並將所有血腥與殘酷的史實及遺跡完整地公諸於世,讓後代子子孫孫,清楚地認識過去,從中得到鮮明的教訓。看到一群群的學生在此進行校外教學,師生們圍坐在樹蔭下,分享討論這震撼教育後的體會與反省,讓我打從心底佩服這大智若愚的民族,及誠實又踏實的個性。

       反觀日本面對南京大屠殺、面對慰安婦事件;反觀國民黨政府面對228?又為過去的錯誤做了些什麼?還原了多少該有的真實?離開時,腦中自然而然地浮現諸多的質疑與無情的批判。對照德國致力於弭平過去歷史傷痕的決心與誠意,相較之下,我們實在太過「絕頂聰明」了,「溫、良、恭、儉、讓」這種泱泱氣度,這種自重而人重的精神早已不復,有的只是先發制人,「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卸責諉過氛圍。

  在達浩集中營,面對猶太人慘絕人寰的經歷,任何人必然都會為之鼻酸,徹底的了解,深切的檢討,對未來更加珍惜,對權力更加的謙卑,心情自然容易平復,也真正達到放下的最終目的。但反觀台灣的現況,似乎「迴避它、否認它、嫁禍它、炒作它」的思維,已瀰漫在社會各個階層中。族群的撕裂,藍綠的對抗,海峽兩岸虛虛實實的真假議題,每一次的選舉,每一次的228,永無寧日,永遠也別想就此罷休。離開了「別人家」「過去」的悲慘世界,卻又不得不走回「自己家」「現實中」的悲慘世界,那才真是悲慘至極!

     離開集中營的大門,坐上開往達浩小鎮的Bus726,空洞地看著眼前移動的風景,試圖短暫的放空以調整尚未完全平復的思緒,頗有心理劇「去角」的用意。慢慢地,心中的悲憤轉為一種淡淡的欣喜,今日到此一遊,震撼又深刻,納粹集中營就不再只是過去西洋史課本中某一段只能空想的文字敘述了。

      正因為達浩集中營是造訪慕尼黑時重要的行程之一,因此在標示及公車的設備上,都極為用心,各國的遊客搭乘S-Bahn到達小鎮,便可方便地轉乘公車。公車上的報站系統,更是貼心與科技化,除了德語和英語的語音外,還可從液晶螢幕上查看整條路線上的所有停靠站,絕對不用擔心錯過下車站。反觀台北市公車,雖然也有顯眼的報站系統(跑馬燈)以及三種語言的語音說明,但令人不解的是早些時間所安裝的公車電視,三五年後的今日,不是損壞(維修中)就是播放無關痛癢的星座、默劇式的Kuso卡通,與乘客關心的上下車資訊全然無關,總讓人有經費沒有花在刀口上,設備總是中看不中用的感慨。

      Bus726抵達了火車站與麥當勞「共構」的達浩車站,不一會S-Bahn駛來,天主果然有祂的安排,S2可剛好直達瑪利亞廣場呢!昨天還在生氣未能依計畫觀看的音樂鐘表演,推算一下行車時間,今天中午12:00可如願以償地趕上囉!

德國自助行Day6:暢遊慕尼黑市區

 

音樂報時鐘

          

      下了車快步走向出口,尚未走出地下道就可感受到洶湧的人潮,大家不約而同的都想目睹全歐洲最大的音樂報時鐘的表演。

 

      正午一到,只見鐘塔傳來鐘響聲,不一會,另一個方向也傳來了沉穩的鐘響,彼此輪番唱和,再過一會,更遠處也有鐘響傳來,才想起,瑪利亞廣場除了新市政廳外,緊鄰了聖母教堂及聖彼得教堂,難怪鐘聲不絕於耳,耳畔迴盪著鐘聲三重奏。

      正當大家目不轉睛地盯著新市政廳的鐘塔,耳邊的鐘響由三重奏回到二重奏,再回到了一重奏,最後只空留廣場上各種語言的交談聲,大家開始面面相覷,流露出一股狐疑的神情,彷彿在說大家不會被旅遊書給晃點了吧?早就stand by的相機也從眼前拿了下來,嘟著嘴、皺著眉,心想剛剛明明只有聽到聲響,而與人齊高的人偶卻一動也沒動啊?

      當有些人打算敗興而歸時,清脆的鐘聲又突然在正前方高處響起,傳來由43個樂鐘所譜出來的輕快樂曲,人偶也開始手舞足蹈地轉動了起來。方才提早收兵的旅客才倉皇地拿出收好的相機準備錄影,就為自己的堅持感到沾沾自喜,誰叫好酒沉甕底呢!

 

搭11:30分的S2,11:54分剛好抵達瑪麗亞廣場,廣場上已有人海等著觀賞12:00的音樂鐘演出

 

音樂鐘表演的上段:1475年領主結婚儀式

 

音樂鐘表演的下段:1517年黑死病結束的歡愉

大啖德國豬腳

      欣賞完新市政廳的樂鐘表演,看一看時鐘,也12:20分左右了。早上殘酷的集中營照片慢慢褪去成為背景,眼前飢腸轆轆想吃大餐的念頭成為當下的主角。前去擁有200年歷史的巴伐利亞餐廳Donisl,嚐嚐有名的脆皮德國豬腳吧!

      正午的太陽沒有想像中的熾熱,於是第一次坐在露天的用餐區用餐。Donisl在慕尼黑相當有名氣,晚上若在餐廳內用餐,還可同時欣賞傳統的巴伐利亞鄉土音樂表演。服務員遞上附有圖片的菜單,耐心地等待著我們先點飲料。「Beer,please」、「Coke」。『Coke!?You are in Jermany!』從他上揚的音調,聽得出萬分可惜之意,但礙於身體健康的考量,對於服務生熱情的推薦,我們也只能堅定地跟他點點頭,用最大力的微笑謝謝他大力的提醒。

 

      大餐上桌了!大塊的脆皮豬腳上若插著刀具,可別太驚訝!外皮酥脆的豬腳沾著帶有鹹味的醬汁,還不錯吃呢。而且這可還是來到德國所吃到最有中國味的一餐了,也是最物超所值的一餐。只不過中國的料理技術一向是所向無敵的,老實說,在洋蔥所吃的德國豬腳,還比較好吃─這無關口味,而是我們的豬肉吃不出腥味,而德國的豬腳卻總有一股豬腥味。此外,豬腳大餐附的球狀物,不知是否是馬鈴薯泥?QQ的口感相當特別,配上微鹹的醬汁,反倒讓人有意外的驚喜。

 

中餐在Marienplatz旁的Donisl享用脆皮德國豬腳

Donis的德國豬腳,經濟實惠又好吃,皮烤得很酥脆

慵懶的午後漫步

 

      吃完了美味的德國脆皮豬腳,肚皮好撐,最適合散步逛大街了。由於考芬格大街與馬克西米連大街,滿是精品與名牌商店,實在高不可攀,還是轉入小巷中,找尋適合我們的意外驚喜吧。

 

      翻了翻旅遊書,對於瑪麗亞廣場南邊的介紹,內容少之又少,索性就合起書本,憑藉著心中的直覺,拋開旅遊書中的地圖與說明。午餐後與慕尼黑的約會,拋開一切的計畫,就隨著購物的心情,配合著人潮的流動,想逛哪就逛哪吧!

 

      慕尼黑可是德南的第一大城,更是抵達德國的第二大門戶,由慕尼黑國際機場可直達世界各國。但從昨天到今日,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仔細感受它的商業魅力,正巧想買個晚上在夜車上可使用的充氣式枕頭,便成為我們逛大街的首要目標。

 

      走進一家百貨公司,一家專賣各種休閒用品的百貨公司,所有休閒活動的器材、設備與周邊商品,一應具全,就知道德國人真是酷愛休閒活動。平常我們的體育用品店,頂多就是賣些球拍、球具,最熱賣的應該就是球鞋,但在這,不但有一個高四、五樓的室內攀岩場,更有販賣露營設備、水上獨木舟等特別的休閒設備,琳瑯滿目、五花八門。想想我們台灣,極少有休閒專賣的百貨公司,卻有極富盛名的光華商場,我們的休閒,夯的是線上遊戲,而非戶外休閒活動。

 

      買到了能讓我們一夜好眠的充氣枕頭後,我們踏著滿意的步伐,來到了一個不知名的廣場。廣場的遊憩水池,小朋友開心地玩著水,一旁的大人們也在享受暖陽的擁抱。環顧廣場四周,圍繞著多種風格的建築,新與舊的交會,雖不知其名,但顯然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席地坐在一間沒有營業的店前台階上,我倆把看別人休閒當成自己的午後休閒活動。對照躲在陰涼處的我們,眼前的歐洲人可真的非常喜歡日光浴,都盡可能的接近陽光。每個人的選擇本就可以不同,無論在陰涼處,無論在暖陽下,可以玩著水、聊著天,也可以如我們般靜靜地在一旁欣賞,方式雖不同,但我知道我們都是無比自在與悠閒的。

 

      短暫歇腿後,動身找尋離瑪麗亞廣場不遠的菜市場。逛購物大道,最能一窺流行時尚;而逛菜市場,則最能體會市井小民的生活風貌。來逛一趟熙來攘往的菜市場,包準可以看到慕尼黑市民的真實面貌。

 

      就如同旅遊書中所寫的,大菜市場充滿著各種飾品店及異國美食。尤以用毬果做成的各種小動物,是最有創意的。在熟食攤也可以看到有名的慕尼黑水煮白香腸(Weisswurst),吃的時候得先把外層的薄末切掉,因為吃起來有些鹹味,也只能光看而未吃了。要不是已經吃過了德國豬腳,否則道地的軟火腿排(Leberkas)、鹹捲麵包(Gross Bretzel)及巧克力蛋糕(Prin zregententore)都是不錯的午餐選擇。

 

吃完午餐,好好逛逛廣場周邊的店家,順便找可充氣式的枕頭,夜車與回程搭飛機時都可以用

St. Jakobs-Platz前有很多小朋友在噴水池內戲水,腳踏車的聯結車,是我們在德國看到最不可思議的設計

St. Jakobs-Platz旁是猶太教堂和慕尼黑市立博物館

在廣場還發現了另一個驚奇的設計:多人騎乘的腳踏車

慕尼黑大菜市場(Viktualienmarkt)始於1807年,市場中央豎立著巴伐利亞最具特色的五月柱 

各式各樣的蔬果攤及小飾品店。因為是正午時分,大家把飲料冰鎮在噴水池中,是不用插電的電冰箱 

大菜市場緊鄰的就是聖彼得教堂(St. Peter Kirche)

聖彼得教堂位於彼得之丘,是慕尼黑市內最古老的教堂

白楊樹下─史瓦濱副都心(Schwabing)

      下午二點四十左右,我們回到了瑪麗亞廣場,遊客依然如織。依照我原先的規劃,到五點閉館前是參觀號稱世界最大的科技博物館─德意志博物館(http://www.deutsches-museum.de),但小生似乎興趣缺缺,因而作罷。若是不想花錢「向右走」參觀博物館,那就請免費「向北走」,趁空前去最有年輕與豪放氣息的慕尼黑副都心─史瓦濱區(Schwabing),以及有慕尼黑綠肺之稱的─英國花園。

      由瑪麗亞廣場(Marienpl.)搭U3或U6,前往位於Ludwigstrasse大街上的Munchner Freiheit站。地鐵站的出入口設有階梯式的流水造景,川流不息的人群由下往上步出車站,而造景的流水卻由最高處拾階而下,兩股流動的勢力就在此交會,一出站就讓人感受到與市中心截然不同的活絡氣氛。

      Munchner Freiheit站旁的小公園,一群「阿伯」正在下西洋棋,兩個對弈者認真地在思考,而兩旁的觀戰者也沉默不語,我們就在遠處陰涼處的石階上休息,不急著趕路,也沒有啥既定的行程,靜靜接收這分分秒秒所發散出來的生活頻率,一種平靜恬適的生活節奏。休息片刻,我們便動身沿著Ludwigstrasse大街往回走向Giselastrass站,據旅遊書說,這條大道可是另一個購物聖地呢!在去英國花園的路上,順道找些奇特的小店逛逛吧,既然到了寶山,又怎能空手而回呢!

      走進一間賣小東西的商店,商品包羅萬象,雖然展示的商品風格與台灣迥然不同,但心情卻像是走入淡水老街的童玩店,或是踏進九份老街上的小店,手指與眼睛自然就會因為新奇而停不下來。最引人注意的是店內的明信片,雖然是德文,但是逗趣有創意的圖案讓人一目了然,甚至不乏衣不蔽體的圖案,依然大大方方的放在架子上,任君選購,在台灣,扣上一頂猥褻或色情的大帽子,在德國,似乎只是一種創意的發想,也見怪不怪了。

      步出了商店,走回艷陽天下的Ludwigstrasse大街,白楊樹高聳站立在兩旁,綠葉如濾網般替行人與商家保留了適當的陽光量,從綠葉空隙中灑落下來陽光,少了些濃烈,卻多了份柔和。走在人行道上,一側是各式各樣的商家,靠馬路的一側,則是一家家的露天用餐區。熙來攘往的人潮絲毫不會擾亂影響用餐者享受美食的興致,有一個人的、有兩兩對坐的、更有一家子的,吃著義大利麵、吃著異國的料理、或是單純的來一客冰淇淋甜點,或是來一杯特大杯的德國啤酒......。讓剛吃過午飯的我們,貪吃的味蕾又在蠢蠢欲動。

      實在抗拒不了午後冰淇淋的誘惑,找了一家內裝時尚的冰淇淋店,大快朵頤一下吧!

10.jpg 

搭U-Bahn暢遊慕尼黑副都心─史瓦濱區

一出地鐵站,就看到老伯們在公園玩超大西洋棋

在高聳入雲的白楊樹下,滿是各式各樣露天餐廳

抵擋不住冰品的誘惑,找家冰店歇歇腿,好好享受這最後的慕尼黑午後時光

馬車專用─英國花園(Englisher Garten)

      冰沙喝下肚,暑氣全消。挖了一些小生的口味嘗嘗,不知名的水果冰沙,酸澀味十足,還吃得到打碎的子,證明店家果真是現打現賣,不是用色素及香料人工調製的喔!與我的鮮奶巧克力相較,儘管吃了又不知會胖了幾公斤,但還是比較香濃滑順,讓人不顧一切吃光了它。

      享用過午後的甜點,再次步上Ludwigstrasse大街,向南朝Giselastrass站走去。左轉ThiemestraBe走到底,就來到了慕尼黑之肺─英國花園。

      位於市中心東北方的英國花園,建於1789年,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城市公園。面積與功能可都不輸紐約的中央公園。雖然未曾去過紐約中央公園,但從諸多電影情節的鏡頭畫面,覺得英國花園與慕尼黑市區是自然地相融為一體的,就像下了班只要換上運動服就可以到後院般的便利與親近;而紐約的中央公園,在大樓環伺下,倒像是個刻意的保留區,像是從繁華都市寸土寸金的地段中,所搶奪回來的。

      與其說是英國「花園」,倒不如說是英國「森林」還更為貼切,眼前是一望無際的草地與樹林。除了人行專用、腳踏車專用外,居然還有騎馬專用的步道。坐在花園長椅上,還在猜想怎麼會有人騎馬逛公園,過不多久,真有一匹馬兒踢踏踢踏地從眼前走過,我們就只能瞪大雙眼目送牠遠離,訝異到連相機都來不及開,只能捕捉到牠走遠時的鏡頭。哇喔~遛狗不算啥,在這連溜馬都可以呢!真讓人又訝異又新奇。

      此外,花園內也有小溪流繞,水勢還挺湍急的,在橋上不時看到有穿著泳褲的年輕人,坐在橡皮艇上順著水流呼嘯而過,頓時間讓人懷疑是否是在八仙樂園。若要來點輕鬆的,也是可以,園內有一座希臘式的涼亭,丘陵下的平坦草地,綠草如茵,可是著名的天體營場所,男女老幼,半裸或全裸,毫不遮掩,果真如自家花園一般自在。

      當然,要選擇熱鬧氣氛的,也可以來到花園北方的啤酒花園和中國塔,這間可以容納數千人的Biergarten,眾人坐在長條型的木桌與長凳上,隨著音樂大口吃肉,當大家舉杯說「Prost!」的畫面,肯定相當壯觀。

前去慕尼黑之肺─英國花園

下午見到很多市民騎著腳踏車,或是慢跑運動(照片中有腳踏車聯結車出現喔),英國花園猶如自家花園的便利

正在納悶這個馬兒專用道是否形同虛設......

就看到有人騎著馬兒出現了......

搭乘馬車遊公園,也是不錯的選擇

慕尼黑大學(Universitat)

      在英國花園的長椅上,脫下鞋襪,讓雙腳透透氣,順便按按足弓,舒活一下緊繃的雙腿。自助旅行,的確是腳力與體力的大考驗,尤其在那麼大的都市行走了一整天。休息了約莫半個鐘頭,穿上鞋襪,繼續我們的徒步遊街之行。

      原路走回Ludwigstrasse大街,搭地鐵由Giselastrass站往南前往Universität站,猜想在慕尼黑大學的附近,應該會有更多有趣好玩的商店。但一出站,完全顛覆了我們的猜想,既不像攤販林立的師大夜市,更不像滿是流行商店的台大公館商圈,眼前出現的是一棟棟氣派雄偉的建築,兩座古典的噴水池與矗立在路中央的「凱旋門」,彷彿置身在一個藝術氣氛濃厚的知識殿堂中,散發出沉穩的書卷味。唯一與大學印象扯得上邊的,就是人行道上停滿了各式各樣的腳踏車,類似臺灣大學旁羅斯福路的場景。

      坐落在Ludwigstrasse上的,是三拱造型的Siegestor(勝利門),像是小一號的布蘭登堡門,上方有著凜然的巴伐利亞獅子及戰車,氣勢可是不輸人喔!勝利門將長長的Ludwigstrasse區分為南邊的Maxvorstadt區和北邊的Schwabing區,這也表示此時我們已離開了史瓦濱區副都心了。

     始建於1472年的慕尼黑大學,它的全名是路德維希─馬克米利安─慕尼黑大學(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是德國歷史悠久的大學之一,也是我們德國行巧遇的第二所大學。有別於醫科著名的海德堡大學,慕尼黑大學別具藝術與人文味。2006該大學被選為德國首批三所精英大學之一,在德國的學術地位可見一班。    

      大學主建築前的半圓形廣場,名為蓋爾兄妹廣場(Geschwister-Scholl-Platz),命名的淵源是為了紀念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反抗運動─白玫瑰事件的主角─同為慕尼黑大學學生的蘇菲‧蕭爾及其兄長。廣場噴水池前聚集了不少的人,有遊客,也有大學生。向南望去,成排的雄偉建築,恐怕沒有店家好逛,加上我倆又對皇宮區並無多大興趣,因此決定鑽入地底,打道回府,搭U-Shan轉S-Bahn回到中央車站,結束了下午的「向北走」之行。

搭地鐵到Universität站,出站往北方望去的是類似柏林布萊登堡門的Siegestor

慕尼黑大學蓋爾兄妹廣場前的噴泉

由Friedrich von Gärtner所設計的Ludwigskirche教堂

教堂建於1829-1844年,是教區的教堂,也是大學的教堂

成排雜亂的腳踏車,果真是大學所在。左側遠處紅屋頂的建築,則是巴伐利亞國家圖書館

另一間華麗的教堂

晚上六點左右,逛完了副都心,便由Universität站搭U-Bahn回Marien Pl 再轉搭S1回慕尼黑中央車站,向北走之行也畫上了休止符

路面電車亂逛之旅

      返回慕尼黑中央車站,六點多的天色亮得跟下午時分一樣,引不起吃晚餐的食欲,卻提醒了我們還有大好的時間可以好好把握。走了一天,懶得再搭11路公車漫遊市區了,突發奇想,就來個路面電車亂逛之旅吧!一日券不用白不用,只拿來坐S-Bahn與U-Bahn不是太可惜了,就徹底實現國父說的「物盡其用」的最高原則!

      走到車站前電車路線最為繁忙的Baycrstraße,在公車站的告示中挑了一路行經S-Bahn或U-Bahn的公車,就大方的給他上車。說起路面電車的設計,還真是特別,三節相通的車廂串連在一起,穿梭在市區的重要大街上,跟在路面上的火車沒什麼兩樣。

      看著窗外緩慢移動的景致,我們由BaycrstraBe往東行,經過熟悉的卡爾斯廣場,噴水池周圍仍是滿滿的人潮─誰叫它是慕尼黑旅遊的起點呢。16號路面電車流暢地沿著圓形廣場的外圍轉了個彎,向南駛入Sonnenstraße,在樹蔭下專用道行駛的路面電車,雖不比兩旁的自用車快,但憑著專用號誌的特權,除了停車站外,幾乎通行無阻,就有如專車開道般神氣。

      電車進入了Sendlinger Tor站,我們來到了亂逛之旅part one的終點─Sendlinger Tor platz。Sendlinger Tor platz,是一個圓形的小廣場,剛剛乘坐的電車,就在我們眼前迴轉折返了。在這充滿綠意的小廣場,我們找了張長椅坐下,看著前方大馬路上行駛的私家車、不時從身邊經過的人與腳踏車、從綠蔭的縫隙中露臉的藍天、如蜘蛛網布滿天際的電車線......。

      覺得夠本了,就動身搭U-Bahn回到了中央車站。看看時間也差不多,便吃了一餐不如想像中好吃的晚飯。為了不想那麼快就被行李給綁住,所以離天黑前,我們把握最後僅有的一兩個鐘頭,再來了一趟路面電車之旅。

      依舊由中央車站前的Baycrstraße,搭18號路面電車向西行,預計在Westendstraße站下車。電車一起動,Part two才正要展開,竟有兩位彪形大漢分別由前後門方向,巷內包抄夾擊,頓時車內瀰漫著一股躁動的氣氛。別擔心,不是持槍搶劫,而是我們巧遇了電車查票事件。要不是他一手拿著查票員的證件,另一手逐一審視乘客的車票,還真難想像穿著夏威夷花襯衫的,竟是查票員而不是路人甲乙丙丁呢!抽查成功,大家各自拿出不同形式的票券,無人逃漏票,電車到了下一個停車站,他倆便從容下車,本車警報解除,呵~~下一輛電車,將拉起警報囉!

     

      路面電車的設計,環保又便捷,更為大都市帶來了一股優雅的閒情逸致。它雖不像地鐵那樣快速,但卻是一覽城市景觀的最好工具。挑一個能接駁S-Bahn或U-Bahn的車站,數一數共有幾個停靠站,再專注聆聽播報系統,茶餘飯後,行程中的空檔,也來一趟路面電車亂逛之旅吧!

 

在慕尼黑,看不到機車與公車爭道,卻到處是與路面電車爭道的自行車

16號電車在Sendlinger-Tor-Platz迴轉

 

電車駛離,我們留在公園的長椅上休息,學習外國人,學著什麼都不做

電車線在天空中糾結著,如蜘蛛網般密集

在Baycrstraße路旁的餐廳如願以償地吃了烤雞(兩天下來進出青年旅館的街口時都會聞到陣陣烤雞香)

我的炸雞排餐,口味普普,問題在於雞排的麵衣沒有高溫去油

無聊又無家可歸的我們(因為青年旅館一早就已經退房了),飯後又進行了路面電車之行 Part two

途中看到難得一見的機車

路面電車有時鐵軌與路面完全密合,有時又像是行駛在馬路中間的火車

就算在大都市,仍舊是一片綠意盎然

有地鐵站接駁回中央車站,就什麼也不用擔心了

雙向都可以使用的電扶梯,行人接近時才會啟動,落實節能省碳

真是意外之喜,免錢的廁所解決了當務之急

慕尼黑的地鐵很貼心,會在進入月台前告知沿線所有的停車站及車行方向

淺顯易懂的逃生方向圖示

跨語言的圖形─行人止步

吻別,在夜色下

       晚上九點半,我們回到了Youth Hotel,取回了免費寄放的行李,臨走前,仍不忘請餐廳酒吧的服務生幫我們的水壺打滿了水,那種大方又好客讓人感激在心。

      走向中央車站,一天半的慕尼黑之旅,來去太匆忙,讓人有些意猶未盡的惆悵。沒去成德意志博物館,英國花園大到只算沾到了邊,也無緣造訪慕尼黑郊區─奧運公園訪......。人生想看的美景太多,就日後一點一點的看吧!有朝一日,咱們十月啤酒節再來!

      從月台上的黃表確定夜車(DB Nachtzug)的抵達時間(23:04分)、靠站月台等資訊,便到月台上的椅子坐了下來。十點的中央車站,一片漆黑,只有商店區的廣告看板通亮。人潮也少了很多,很難想像擁有30多個月台的車站,白天時列車進出及旅客往返的繁忙景象。

      眼前停靠的是另一班尚未發車的RB,確定了發車時間,趁空溜上車上廁所,順道刷牙洗臉,等會可不想和一車子的人擠盥洗室,能先做的就先完成吧。隨著夜越深,月台上的人也越來越多,幾乎都是拖著大皮箱的旅客,看來今晚的夜車一定很熱鬧了。

   原本和小生想試試搭夜車兩人一室,附衛浴設備可以盡情盥洗,而房門也可以上鎖,保有個人的隱私的臥鋪─Schlafwagen,但是得使用一等車廂的周遊券才能加價訂位。後來查詢了體驗豪華臥鋪的代價,實在太大,幾乎可以住星級飯店了,因而作罷。

   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就是4-6人一個包廂,白天為座椅,晚上變成臥鋪的─Liegewagen。但包廂沒有房門,僅有窗簾遮蔽,更無法林浴盥洗,加上有網友建議臥舖並沒有想像中的舒適,最後,我們還是選擇了Sitzwagen的車廂,一種非包廂式的座位。雖無法平躺,但Talgo車種的Sitzwagen車廂,座椅前後距離加長,可以更為斜躺外,又有舒適的腳踏墊及符合人體工學的枕墊,二等周遊券兩人加價20€即可,算是最為經濟的選擇了。                                                                                                                            (德鐵夜車http://www.bahn.de/nachtzugreise/view/en/index.shtml)

   晚上十一點,漆黑的遠處傳來亮光,隨著光點越來越大,越來越強,我們的夜車CNL1200進站了。一趟夜車之旅,將帶我們從德南到德北,明早起來,迎接我們的,會是萬象的首都─柏林。

行李上手,就要離開青年旅館,離開意猶未盡的慕尼黑

只在慕尼黑住了一晚,但我想......下次一定還會有機會可以好好認識慕尼黑的

晚上的慕尼黑車站,雖然商店仍燈火通明在營業,但卻少了白天的繁忙

遠處的雙層火車RB有點像英國的傳統雙層巴士

在台灣曾坐過台鐵的夜車,經驗不是很好,火車停停走走外,座椅也不舒服,德國的夜車也是如此嗎?

《未完,待續......》更多的圖片及說明在相簿中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wt01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