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1 (六)

怎麼聊都聊不完

下午兩點鐘,我們搭上了Emily的豪華專車,先去郊區的庫莎山居高臨下看市景(那時陽光已經透出了橘色的光芒了),然後就去她家的球場坐坐聊聊,吃點茶點。看到家族的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內心相當開心。

晚上則和Emily一家人(先生還有一雙帥哥),我們一行七人前往餐廳享用牛排餐(很特別的餐廳,佔地非常大,牛排的部位是由客人現挑現點的,可是一份客製化的排餐呢!),搭配著美酒佳釀,還有說不完的話題~~也難怪她表妹說~~那麼多年沒見,還可以一直聊一直聊一直聊~~~完全沒有隔閡感呢!我想~~一見如故大概就是這樣的概念了吧!

從國中的點滴聊到為人父母的成就(都是甜蜜的負荷),再從自己的工作、近況聊到小孩,當然最讓我好奇的就是澳洲的教育制度了。據Emily所言,小孩(老大)目前所就讀的中學是『六年一貫』的,一進去就已經有了自己六年所屬的學院,而學院的榮譽是大家非常重視的,完全就是哈利波特的情節真實上演(葛萊芬多加幾分,哪一個學院違規又被扣幾分等等),原本以為外國教育都很個人主義、隨性又自由,沒想到完全顛覆我的想法:不但透過各類活動展現重視團體的團結性與榮譽心,而服儀也有嚴格的要求,進出校園絕對都是正式服裝,而且不能有怪異的髮型,等同實質上是有髮禁的!!

再來澳洲的學習觀是相當多元、適性而非主智的,越多才藝、會運動的人反而越受人際歡迎、肯定。所以爸爸媽媽假日陪伴孩子練球、練琴,參加學校以外的運動社團、各類才藝活動,反而是他們假日的日常。反觀台灣都教改那麼多年了,放學後以及六日忙著送補習班,沒日沒夜地在為升學填鴨學習,我想當初Emily舉家移民到澳洲,正是我們國中升學壓力最大的階段,試問現在幾十年過去了,主智的氛圍又有何不同?

最後也提到了中學的霸凌(確實存在澳洲校園中),升大學或是升技職體制的差別:走技職的相對比較少(可能跟小孩讀哪一區、怎樣等級的中學有關,Emily的孩子選讀的是私校,升大學的就比較多),高二高三(也就是11、12年級)就會轉到專門學技藝的學校(聽起來很像我們的綜高~~高二高三才選組),但社會上不會有輕視技術人員的觀念,但卻也知道一但走了技職,日後的生活、工作型態一定就和白領的不同,不過只要是自己依興趣、專長和對自己的認識所選的,對未來自然就比較認份。

當然父母的參與和態度,在小孩的教養、成就上扮演關鍵的角色,我想那是不分國家的。像Emily的先生因為工作的關係會接觸比較低階的人(這可是不分種族喔~~連白人都這樣的!!),就會發現他們的教養觀真的很不同:不積極、巴望補助、放任小孩閒晃、3C電視,有錢就花等等~~讓我深有同感!結論:天下的烏鴉真的一般黑呀~~大家還是自己多多投資、教育自己的孩子才是對社會國家盡責任。

而在澳洲,也是存在選學區、在意學校排名的(我想那跟父母在不在意教育,有很大的關係!),私立的管理一般絕對優於公立學校(Emily先生說,光學費就差上好幾倍了,提供的東西當然不一樣),除非那一所公立中學是被政府選定的,才會有比較多的教育方案在推動,也才會有比較多的新觀念(教育理念)或是資源,但多數公立的學校,就幾乎差不多。而在他們的課室管理,是有導師這個職稱,但聽起來就是負責一進校園的點名,或是聯絡一些庶務而已,不像我們的導師被賦予較大的責任與期待,而學生反而跟學院的導師關係比較密切,這是很大的不同。

經過了晚上邊用餐邊交流、分享,讓我對澳洲的中學現況有了很深入與第一手的了解,反觀自己的工作,可又多了一些新刺激與省思,心中因為多知道了一些,而又放下了許多!!真是非常棒的一場宴席!!再次感謝老友一家人的相隨、相伴!!也相約若他們返台省親,一定要給我當東道主的機會!!

IMG_5899

下午Emily帶我們前往近郊有名的賞景平台~~庫莎山(Brisbane Lookout, Mt Coot-tha)

IMG_5900

高度不高,卻可以清楚看到市中心的高樓群還有蜿蜒的布里斯本河

IMG_5902

留下美好記憶

IMG_5906

與好友也要來一張~~八年前的一個早晨,我們還來此吃早餐呢!!

IMG_5907

來去Emily家族所經營的球場坐坐

IMG_5908

喝茶吃茶點

IMG_5914

晚上去吃了排餐

IMG_E5909

可是客製化的呢!!話匣子一打開可就聊不完啦!!真是開心的夜晚!!也謝謝Emily一家人的陪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wt01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